何振喜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
习近平关于卫生与健康的重要论述,集中展现马克思主义思维品格和理论高度的,是它所贯穿的科学思维。深刻理解把握这些科学思维,对于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卫生与健康重要论述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有七个方面:
一、立场鲜明的政治思维
政治思维就是从政治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习近平关于卫生与健康重要论述的政治思维主要体现在:
一是明确了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政治性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政治问题。”这表明,卫生与健康工作既不是单纯的技术工作,也不是简单的业务工作,甚至不是一般的社会民生问题,是涉及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千家万户幸福安康的一项极其崇高的特殊事业,是党长期执政、治国理政的重大政治任务,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政治方向、政治性质和政治路线。
二是确立了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政治立场。立场问题回答和解决的是“为什么人”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的政治原则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初心和使命、性质和宗旨的高度,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这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必须一以贯之坚持的基本要求”,这就旗帜鲜明地确立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根本立场。
三是强调了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从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新时代,又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强调这是“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这项重大民心工程摆上重要日程。这表明,卫生与健康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全党各级组织,是每一位共产党员,人人都要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推动落实。
二、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就是善于从全局上认识把握事物发展方向趋势、并及时作出影响事物发展根本走向重大决策的思维方式。习近平关于卫生与健康重要论述的战略思维主要体现在:
一是立足事业全局明确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一重要论断,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度来思考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思想方法,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而精准定位了卫生与健康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使我们党对卫生与健康事业地位作用的认识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二是着眼国家大局加强战略运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这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卫生与健康事业放在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伟大进程中来考量谋划,既强调与其他工作相比较要优先发展,又强调与实现伟大梦想相适应奠定坚实健康基础,从而在全局上把卫生健康事业与其他各方面工作有机统一起来。
三是基于发展格局明确战略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充分表明,习近平总书记是把卫生与健康事业作为系统工程、发展体系和有机整体来布局推进的,在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人民需求和短板弱项、客观规律和主观愿景的矛盾中,抓住了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既系统部署、整体推进,又重点突破、带动全局,避免畸轻畸重、顾此失彼,眉毛胡子一把抓,为我们明确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三、目光深邃的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就是知古鉴今、古为今用,运用历史眼光把握规律、指导现实的思想方法。习近平关于卫生与健康重要论述的历史思维主要体现在:
一是深刻总结世界卫生与健康史,谆谆教导我们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以恢弘的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纵览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艰辛历史,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进步与卫生健康事业的内在联系,并以14世纪中叶肆虐欧洲的鼠疫使英国和爱尔兰损失总人口40%,近代中国疫病横行、缺医少药、被西方讥讽为“东亚病夫”的惨痛历史为例,得出人民健康意味着“强大的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反之就会“付出沉重代价”的结论,强烈地警示我们,在我国发展由大向强、将强未强的关键时刻,一刻也不能放松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
二是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历史,卫生与健康工作体现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必须始终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地回顾了我党成立以后、新中国建立以后和改革开放以来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历史,深刻地启示我们,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卫生与健康事业关乎党的事业成败,必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三是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演进历史,强调制定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必须要同一定时期人民健康需求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列举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了党制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在不同时期为推动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新时代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的“38字方针”,即“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针对新时代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问题,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与人民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四、深刻精辟的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就是运用联系发展、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认识矛盾、解决矛盾,抓住事物本质、把握运动规律的思想方法。习近平关于卫生与健康重要论述,处处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贯穿着光辉的辩证法。
一是始终坚持两点论,强调正确处理好重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矛盾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抓住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中影响全局的重大关系,在对复杂矛盾的辩证分析中,深刻认识问题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向。比如,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既强调坚持政府主导,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要有所为,又强调市场要有活力,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健康服务。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既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又强调全社会关注健康、重视健康,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在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上,强调要“形神共养”,不能只限于生理方面,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二是始终坚持重点论,强调抓住关键、重点突破。面对卫生与健康领域错综复杂的矛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以犀利的眼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牵住牛鼻子以点带面,推进整体发展。比如,在治病与防病的关系问题上,强调要“坚持预防为主”,指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强调要以建机制为重点,围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力争在基础性、关联性、标志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在疾病防治上,强调要特别重视对艾滋病、癌症等重大疾病的防治,特别重视妇幼老弱残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维护,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三是始终坚持普遍联系,强调系统谋划、统筹兼顾。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性、关联性出发,在多样性的统一中把握事业全局,科学分析形势,明确工作任务,确立政策方针。比如,强调保障人民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持续努力,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强调要统一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盘子中,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
五、科学前瞻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就是不拘传统、超越陈规,善于在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敢于知难而进、开拓新局的思想方法。习近平关于卫生与健康重要论述的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
一是注重以观念创新引领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以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展望新时代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大势,提出一系列崭新的思想观念,有力地引领着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比如,明确提出“健康中国”概念,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新征程;提出“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推动了我国医疗卫生模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是注重以体制创新来推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洞察医疗卫生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人民健康需求与医学科技水平不适应、不协调的深层次矛盾,果断提出要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解放和发展我国医疗卫生生产力,提高健康服务能力和质量效益,提供了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指明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方向,而且具体部署了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要求我们抓好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监管五项制度建设,引领我们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世界性难题。
三是注重以政策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以治国理政的高超政治智慧,针对卫生与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相互配套实用有效的新政策新机制新举措,有效地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提高了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益。比如,强调要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为医院发展增活力添动力;要健全国家药物政策体系,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药物公平可及;要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满足群众合理的异地就医需求。
六、依法治理的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就是善于通过制定法律、创新法律、完善法律、运用法律和严格执法,通过引导人民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来规范社会秩序、推动事业发展的思想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把卫生与健康事业纳入全面依法治国的全局来统筹谋划,提出“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思想,指导我们把卫生与健康工作的各环节、各领域、各行业都纳入法治运行的轨道,着力构建健全完善的卫生与健康法律法规体系,把立法、用法、执法贯穿于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改革发展、运行治理全过程,增强依法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能力,提高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法治化和规范化水平。比如,在卫生综合治理方面,强调要“建立集中、统一、专业、高效的监管体系,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治理格局,对各类损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不能手软,要依法惩治”。比如,在规范医疗秩序方面,一方面强调要强化医务人员法治意识,提高依法执业水平;另一方面强调要严厉依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保护医务人员安全。比如,在维护群众健康权益方面,强调政府要加强规范管理,依法打击非法行医等行为,对违法犯罪的要依法予以惩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也把“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单列一条,强调要从政策、制度、体制上保障人民健康,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依法治理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要求。
七、不可逾越的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就是运用量变与质变的客观规律,深刻把握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通过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值的思想方法。
一是坚持把公益性作为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政治底线。习近平总书记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把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作为体现党的宗旨和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为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明确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根本方向、划定了鲜明红线。强调“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要求“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要毫不动摇地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不能走全盘市场化、商业化的路子”,确保了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政治本色。
二是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有保障作为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民生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工作中多次强调,要把保证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作为贫困群众脱贫的最低标准,要求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工作思路,统筹做好教育、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工作,针对问题发力,特别是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来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这实质上就把基本医疗卫生有保障纳入了整个民生建设的底线范畴。
三是坚持把食品药品安全作为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安全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本着对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极端负责的深厚情怀,高度关注食品药品安全,指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药品安全关系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强调“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吃的安全、吃的放心,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药品安全既是技术问题、管理工作,也是道德问题、民心工程。制药企业必须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使每一种药、每一粒药都安全、可靠、放心”,“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安全稳定大局。
总之,习近平关于卫生与健康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容丰厚,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既是新时代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的科学指南,也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律的思想武器。我们既要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卫生与健康重要论述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也要把握贯穿其中的科学思维、实践要求,真正把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卫生与健康辩证法学到手、运用好,切实提高我们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